网站首页/网络技术列表/内容

看ISCOM电信级IP宽带接入网马上进入新时代

网络技术2022-05-21阅读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本人很喜欢看一些关于宽带接入网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也很喜欢总结关于宽带接入网发展的相关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来详细说说吧。构建电信级城域以太网的过程中,运营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突破带宽瓶颈和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将SDH网络具有的良好的保护倒换机制以及严格的QoS保证等优势继承下来,继续为原有的语音和专线业务提供承载。

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扩展性、QoS、可靠性、安全性、电信级网管及标准化就成为将以太网技术引入大型公用电信网环境所必须迈过的门槛。具体来说,城域电信级以太网应该具有服务百万级用户的能力;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QoS和SLA机制;达到99.999%的设备可用性和50ms的保护倒换要求;符合多层面OAM功能要求;实现网络架构、接口和协议、业务传送的标准化,只有妥善地解决了扩展性、QoS、可靠性、安全性、电信级管理、标准化这六大问题后,传统以太网才能顺利地应用于大型公用电信网环境。ISCOM系列交换机产品是瑞斯康达公司自主研发的,具备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下一代以太网交换机,广泛应用于各大运营商的宽带接入网。

ISCOM系列交换机基于运营商宽带接入网需求的不断变化,针对以往功能加强的同时还提供了运营级的新功能,其中包括:电信级城域网中基于业务的QoS功能、环网保护功能、运营级OAM功能、安全防护、精确绑定的QinQ功能,大量宽带接入网设备的批量配置、批量升级等,帮助运营商构建电信级的城域以太网(MEN)。

随着运营商数据业务的大发展,各大运营商都期望利用以太网的优势来降低CAPEX和OPEX,如:技术成熟、性价比高、操作维护简单、用户接入无限制、应用灵活等等,但这些显然不能涵盖电信以太网的所有特点。电信级以太网需要对以太网技术进行必要的改造,电信级以太网又称运营商级以太网(CE,CarrierEthernet),最早由城域以太网论坛(MEF,Metro Ethernet Forum)在2005年初提出。

经过4年多的发展,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引起业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当前城域网技术的热点讨论话题。按照MEF定义,电信级以太网技术主要以网络能够支持的以太网业务类型和业务所能够达到的性能为衡量标准,并不专指某种网络技术,其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化的业务(专线/ 虚拟专线、专用局域网/虚拟专用局域网)、可扩展性(业务带宽和业务规模均可灵活扩展)、可靠性(低于50ms的保护倒换)、QoS(端到端有保障的业务性能)、电信级网络管理(快速业务建立、用户网络管理)。I S C O M系列运营级以太网交换机是面向运营商的接入层交换机,主要应用于各大运营商网络,如LAN宽带接入网、DSLAM汇聚、大客户接入等。由于以太技术本身不是为运营级别的网络设计,在一些方面不具备运营级别网络应该有的特性。如缺少电信级的OAM能力、端到端的QoS保障等。

ISCOM系列运营级以太网交换机基于运营商宽带接入网需求的不断变化,针对以往的功能进行加强的同时提供了新的功能,如电信级城域网中的基于业务的QoS功能、环网保护功能、运营级OAM功能、安全防护、精确绑定的QinQ功能,大量宽带接入网设备管理的配置自动下发功能等,以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设备需求。通过部署运营级以太网交换机从而构建电信级的城域以太网(MEN)。

扩展性

所谓扩展性指能够在城域网乃至广域网等很大地理范围内服务百万级用户的能力,电信的用户服务是通过VLAN划分的方式进行的,然而,通过QinQ技术则可以解决电信级以太网扩展性方面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能够在宽带接入网上承载丰富的业务,为了能够在单一的宽带接入网上承载这些具有不同QOS需求的业务,要求宽带接入网具备有效的业务识别和隔离能力,而VLAN技术是目前最有效的业务识别和隔离技术,是实现多业务开展的基础,但是随着宽带用户数量的大规模增加和业务种类的增加,传统的VL A N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Q i n Q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对V L A N数量进行了有效的扩展,可以支持到4K*4K规模,甚至更多。

同时QinQ技术的引入还可以为宽带接入网上承载丰富的业务,为了能够在单一的宽带接入网上承载这些具有不同QOS需求的业务,要求宽带接入网具备有效的业务识别和隔离能力,为电信级以太网所具备的QoS做好准备。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

相关阅读